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瓜事说官

王同策

  酷夏溽暑,热浪难消,永昼事毕,纳凉昏暮,得沙瓤蜜汁、清凉
可口西瓜一啖,解渴生津,除烦去暑,当系赏心乐事。而于品尝佳品
同时,复佐以有关瓜事之史典轶闻,既开视野,亦启省思,更可为消
夏增趣。

  西瓜见之于古代文献颇早,用为礼赠,列诸祭坛,可见其价值甚
高。而封建社会中上自帝王达官,下至不名小吏,有关种瓜、卖瓜、
送瓜、吃瓜之各类故事亦多,循事知人,其廉贪善恶、慧鲁直鄙、厚
残忠奸,各各显露无遗。

  《北齐书·苏琼传》载:苏琼为清河太守,“郡民赵颍曾为乐陵
太守,八十致事归。五月初,得新瓜一双自来送。颍侍年老,苦请,
遂便为留,仍致于厅事梁上,竟不剖。人遂竞贡新果。至门间,知颍
瓜犹在,相顾而去。”居官清廉的苏琼,对退休官员赵颍送来的新瓜,
再三辞谢不果,只得收下。人们马上跟进,“竞贡新果”。好在苏琼
有些预见,他把瓜不剖不食,挂在厅里梁上,有点律己兼以示人的作
用,跟进送果的只好告退。清廉官吏大都关心民瘼,助民出离水火。
但治政策术亦不可等闲视之,否则,光有善良愿望也是难收成效的。

  《南史·郭原平传》载:(原平)“以种瓜为业,大明七年大旱,
瓜渎不复通船,县令刘僧秀悯其穷老,下渎水与之,原平曰:‘普天
大旱,百姓俱困,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。’乃步从他道往钱
塘货卖。”刘僧秀满心想为当时尚处困境的瓜农郭原平办点实事,但
顾此失彼,轻重倒置。幸亏郭原平深明大义,不是只顾私利之辈,才
未造成大的损失。

  与刘僧秀相比,宋就则显出技高一筹,处理问题妥善,收到良好
的效果。《新序·杂事》载:梁大夫宋就为边县令,与楚邻界。梁楚
边亭(行政区域名)皆种瓜,各有数。梁之边亭劬(勤劳)力数灌其
瓜,瓜美;楚人窳(懒惰)而稀灌其瓜,瓜恶。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
其亭瓜之恶也,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,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,皆有
死焦者矣。梁亭觉之,因请其尉,亦欲往报搔楚亭之瓜,尉以请宋就,
就曰:“恶是何可?构怨,祸之道也。”……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。
瓜日以美,楚亭怪而察之,则乃梁亭也。楚令闻之大悦,因具闻楚王……
(楚王)乃谢以重币……故梁楚之欢,由宋就也。

  廉官循吏围绕瓜事展现出其爱民勤政的良好品格,而奸佞小人亦
利用其为泄私愤、图报复的手段。

  《旧唐书·王弘义传》载:“弘义常于乡里傍舍求瓜,主吝之,
弘义乃状言瓜园中有白兔,县官命人捕逐,斯须园苗尽矣。内史李昭
德曰:‘昔闻苍鹰狱吏,今见白兔御史。’”汉代的郅都,因为直言
敢谏、坚持与权重势大的宗室作对,宗室称之为“苍鹰”,这和无行
酷吏王弘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而面对此类丑行,正义之士不免怒从
中起,采用各种形式加以揭露与抨击。

  《旧唐书·武儒衡传》:儒衡“气直貌庄,言不妄发,与人交友,
终始不渝。”“拜中书舍人,时元稹依倚内官,得知制诰,儒衡深鄙
之。会食瓜下,蝇集于上,儒衡以扇挥之曰:‘适从何处来,而遽
集于此?’同僚失色。”在文学上颇有成就的元稹,由于中年以后在
政治上交结宦官而为人诟病,受到武儒衡当面指桑骂槐,可以算是咎
由自取。而官场险恶,倾轧激烈,有时偶不注意,也会招致横祸及身。

  《挥麈录》载:宣和中蔡居安提举秘书省,夏日,会馆职于道山,
食瓜。居安令坐上征瓜事(考求有关西瓜的典故),各疏所忆,每一
条食一片。坐客不敢尽言,居安所征为优。欲毕,校书郎董彦远连征
数事,皆所未闻,悉有据依,感叹服之。识者谓彦远必不能安,后数
日果补外。董彦远老实过甚,以为自己有知识有本领就可以尽情发挥,
完全不懂得学识能力超过上司乃是最大的犯忌,忘了三国时的才子杨
修是怎样死的。逞能于一时,落得个调出京城补任外职的下场。不过,
好在性命无虞,官位犹在,较之于秦代博士诸生的命运算是好多了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引《古文奇字》载:秦始皇密令人种瓜于骊山硎谷
中温处,瓜实成,使人上书曰:“瓜冬有实”,诏下博士诸生说之
(解释瓜冬结实现象),人人各异。则皆使往视之,而为伏机(暗设
机关),诸儒生皆至,方相难不决(相互辩驳意见不一),因发机
(触动机关)从上填之以土,皆压死。这是否就是闻名史册的“坑儒”
的本事,很难说了。只是为了愚民而消灭知识,这位千古一帝也可谓
用尽了心机。

  历史上各类循吏贪官因瓜事而致祸、得福、饮誉、遗臭,成为今
日我辈消暑食瓜时的谈资。但愿今日诸君于品尝佳品之余,切莫忘了
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其名篇《兰亭集序》文末的那句名言:“后之视今,
亦犹今之视昔!”立言行事,可弗慎哉?

(《光明日报》1998.8.21.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】